發布人:超級管理員 來源:本站 發布日期:2021/12/19 瀏覽次數:
艾滋病離你有多遠?
我國估計1000人中有1人感染。
每100個感染者就有90個以上是經性途徑感染。
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不能從外表看出來,檢測是發現感染的唯一途徑。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醫學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英文名縮寫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種病死率極高的惡性傳染病。
艾滋病病毒進入人體后,主要殺傷人體中的CD4+T淋巴細胞,使人的抵抗力逐漸下降,出現很難治愈的多種并發癥,最后導致死亡。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艾滋病的傳播方式有三種∶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
1.性傳播∶艾滋病可通過性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間、男男之間傳播。性伴侶越多,感染的危險性越高。性傳播是艾滋病病毒傳播的最主要途徑。
2.血液傳播∶公用注射器,輸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手術、針灸、拔牙、穿耳、紋眉等侵入人體的器械均可能引起艾滋病病毒的傳播。
3.母嬰傳播:感染了艾滋病的婦女,在懷孕、分娩和哺乳時,可以把病毒傳染給嬰兒。
艾滋病能治愈嗎?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根治艾滋病的方法,全世界仍無有效預防感染的疫苗問世。科學家還預測,在未來好多年里都不大可能研究出來有效的疫苗。在一定的時限內,科學的發展也有自己的疆域。
● 科學家發現,HIV在人體不斷復制形成子代病毒,其抗原性已經迥然不同于母代,導致無法研發出有效的疫苗。HIV可能是目前為止最狡猾的病毒之一了。
● HIV具有快速復制產生變異能力,在人體內平均周期只有2天就更換為新生病毒,這使得不規范治療容易出現耐藥性。
● 艾滋病期是感染后病程的最終階段,CD4免疫細胞明顯減少,體內病毒明顯升高,出現各種嚴重感染、腫瘤。
為什么說艾滋病可防可控?
面對艾滋病,人類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在掌握了更多科學知識和防治規律后,研究人員達成共識:艾滋病可防可控。策略就掌握在我們每個人的手中:“應檢盡檢、應治盡治、早檢早治”。
● 檢測存在窗口期,即從病毒感染人體到血液中能檢出HIV的核酸、抗原或抗體需要一段時期。“窗口期”盡管檢測不出抗體或病毒,但同樣具有傳染性。不同檢測方法的窗口期長度不同。最常用的是抗體檢測,其窗口期在4~12周。核酸檢測是目前最先進的方法,可有效縮短窗口期至感染后1周左右。
● 一般情況下,如果上次高危行為12周之內沒有再發生高危行為,也沒有檢測到抗體,就可以排除艾滋病感染。
● 20世紀90年代中期,科學家創造了俗稱“雞尾酒療法”的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就是由作用于病毒不同復制階段的藥物組合在一起的治療方法。自1996年使用以來,大幅降低了艾滋病的病亡率。
● 研究證實,實施規范抗病毒治療后的感染者的病毒載量下降,不但自身免疫力增強,而且對外傳播的概率明顯下降。
● 我國關于抗病毒治療時機的調整歷程,從CD4細胞≤200個到≤350個再到>350個開始治療,最后到對所有HIV感染者均建議盡早抗病毒治療。越早開始治療,越有可能獲得最佳治療效果。
哪些人需要主動檢測?
發生無保護性行為、擁有多個性伴、伴侶/配偶HIV陽性、賣淫嫖娼、男男同性性行為、共用注射器吸毒、服食新型毒品、性病患者等。
● 性伴感染狀況不明。
● 多次發生危險行為,應定期檢測,建議每3個月檢測一次。
如果不確定自己是否需要檢測,可到各地疾控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門診(簡稱VCT)咨詢,門診可提供保密、免費的艾滋病檢測服務。
如何預防艾滋病?
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幾點,可以遠離艾滋病:
1.遵守法律和道德,潔身自愛,反對性亂;
2.不進行賣淫、嫖娼等高危行為;
3.不以任何方式沾毒、吸毒,遠離毒品;
4.不使用未經檢驗的血液制品,減少不必要的輸血;
5.不與他人共用牙刷、剃須(刮臉)刀;
6.不去消毒不嚴格的醫療機構打針、拔牙、針灸、紋身、美容或手術;
7.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染傷者的血液;
8.正確使用避孕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
9.患有性病后應及時、積極進行治療,否則已存病灶會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險。
萬一不幸被HIV纏上,可以用HIV阻斷藥挽救。
HIV阻斷藥是指暴露后預防的藥物,通常指的是在發生了高危性行為之后,用來防止HIV病毒擴散的藥,而且阻斷藥的成功率頗高。但需要注意:
1.發生了高危行為后要盡快前往各地傳染病醫院的感染科、皮膚科(正常工作時間)或急診科(非正常工作時間)就診,盡早做相關檢測、風險評估。
2.發生暴露后,越早服用阻斷藥越早受益,最佳的阻斷時間是2小時,最好不超過24小時,72小時內也仍有較高的成功率。
問:接吻會感染艾滋病病毒嗎?
答:如果是禮節性的親吻或淺吻是不會感染的,但如果是深吻就可能,因為深吻可能會導致口腔粘膜破損或牙齦出血,造成破損口,通過血液途徑感染。
問:感染了艾滋病就等于死嗎?
答:否。艾滋病目前已經定性為人類的慢性病,目前已經有非常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可以控制,只要及時發現并治療,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
艾滋病患者是否可以生育健康寶寶?
按以前的醫療條件來說,是不建議艾滋患者要孩子的,因為有很大的可能孩子會傳染上艾滋病毒。但是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目前已經具備了艾滋患者生兒育女的條件,但需要:
1.對精液進行處理(精子洗脫)及人工授精;
2.孕期(14周開始)接受抗病毒治療,將病毒載量控制在400以下水平,選擇剖腹產;
3.新生寶寶出生后6小時之內服用抗病毒藥物,持續用藥一個半月的時間;
4.杜絕母乳喂養,科學護理,按時體檢:在寶寶的生長護理和后續的飲食喂養中,也要避免媽媽的血液以及體液和寶寶接觸。在生活中要做好阻斷艾滋病毒傳染。而且要定時去做身體檢查,營造良好健康的成長環境。
近幾年,我國不斷加強全國艾滋病宣傳教育、行為干預、監測檢測、治療關懷等工作,努力營造“艾滋病零歧視”的社會氛圍,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艾滋病零歧視”。
法律法規支持
我國的《艾滋病防治條例》第42條規定了艾滋病患者的知情權:“對確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人員應當將其感染或者發病的事實告知本人。”
《艾滋病防治條例》第3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享有的婚姻、就業、就醫、入學等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同時,還應當保障其隱私權(第39條第2款):“未經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公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姓名、住址、工作單位、肖像、病史資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斷出其具體身份的信息。”
四免一關懷支持
《艾滋病防治條例》第44條指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下列艾滋病防治關懷、救助措施:
1.向農村艾滋病病人和城鎮經濟困難的艾滋病病人免費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療藥品;適當減免抗機會性感染治療藥品的費用;
2.向接受艾滋病咨詢、檢測的人員免費提供咨詢和初篩檢測;
3.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產婦免費提供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治療和咨詢;
4.生活困難的艾滋病病人遺留的孤兒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未成年人接受義務教育的,應當免收雜費、書本費;接受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的,應當減免學費等相關費用。
一關懷指的是:
指的是國家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關懷,各級政府將經濟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屬,納入政府補助范圍,按有關社會救濟政策的規定給予生活補助;扶助有生產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從事力所能及的生產活動,增加其收入。
“如果我們不正視歧視問題,我們就無法實現健康愿景,也無法實現任何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米歇爾·西迪貝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執行主任
資料來源:健康中國、中國疾控中心、廣東疾控中心、協和醫生說、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健康時報、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江津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