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醫院科室導航 > 東門分院 > 體檢中心 > 科室動態
發布人:鄒燕春 來源:本站 發布日期:2024/5/29 瀏覽次數:
5月29日是“世界腸道健康日。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近年來,隨著人們工作生活節奏加快,精神壓力、不規律飲食和作息導致腸道疾病發病率逐年增加。
《國人腸道健康2020年報告》顯示,87.6%的國人遇到過腹瀉、腹脹和消化不良等腸道問題,腸道健康成為大眾高頻關注的問題。
今天,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健康管理中心萬禮主任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腸道養護那些事。
01 什么是腸道?
腸道指的是從胃幽門至肛門的消化管,腸是消化管中最長的一段,也是功能最重要的一段;它包括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盲腸、結腸和直腸,全長約7m左右。
02 腸道健康的重要性
1. 消化吸收:一個人一生腸道平均要處理 65噸食物和飲料,相當于12頭大象的質量,其中約99%的營養物質都由腸道進行吸收,而難于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進入大腸,最終形成糞便至直腸排出。
2. 排毒功能: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排毒器官,人體約80%以上的毒素由腸道排出體外。
3.免疫功能:腸道還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人體 約60-70% 的免疫細胞都集中在腸道中,以抵抗外來菌與毒素的入侵,所以腸道絕對是身體免疫的主戰場。因此,如果腸道健康出現問題,就會出現消化吸收等障礙,以及一些列相關癥狀。
03 哪些人易患結直腸癌?
根據2023年全國癌癥報告,我國結直腸癌新發病例數約為40.8萬例。
《中國結直腸癌早診早治專家共識》結直腸癌高危人群包括:
(1)一級親屬有CRC疾病史;
(2)本人有癌癥史(任何惡性腫瘤病史);
(3)本人有腸道息肉史;
(4)同時具有以下兩項及兩項以上者:①慢性便秘(近2年來便秘每年在2個月以上);②慢性腹瀉(近2年來腹瀉累計持續超過3個月,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在1周以上);③黏液血便;④不良生活事件史(發生在近20年內,并在事件發生后對調查對象造成較大精神創傷或痛苦);⑤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⑥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
04 腸道疾病篩查項目有哪些?
05 如何維護腸道健康?
1.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三餐按時吃,避免暴飲暴食;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喝水,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及粗糧,少吃油膩、生冷、辛辣、煎炸、熏烤食物,同時注意戒煙、戒酒。
2.堅持體育鍛煉
平時要避免久坐久臥,堅持適度的體育鍛煉,如慢跑、游泳、跳廣場舞、打太極等。運動不僅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而且還可以幫助控制體重,加速腸道蠕動,促進代謝廢物的排出,維持腸道菌群平衡,防止腸道提前衰老。
3.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過度疲勞和作息不規律會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出現消化不良或便秘等問題,平時要合理安排作息起居,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勞累和熬夜。
4.養成規律排便習慣
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對保持腸道健康也很重要,每天固定的時間去廁所排便可以形成排便反射,使排便更順暢,不會因為代謝廢物累積影響腸道健康。
5.保持情緒穩定
在人的消化系統長期壓力過大,過度緊張、焦慮、抑郁、惱怒等不良情緒,都會使胃腸道功能紊亂。因此,學會調控和駕馭好自己的情緒,利于腸道內環境的穩定。
06 最最最關鍵的——早篩
腸道疾病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癥狀,所以應定期進行腸鏡等專業檢查,《中國結直腸癌早診早治專家共識》指出:40-74歲一般人群推薦5-10年1次腸鏡檢查,以防腸道慢性疾病、良性疾病的惡變可能。在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雙高”的特點。主要是因為大腸癌在早期沒有特別明顯的癥狀,當出現便血、腹瀉、便秘等癥狀時,很多人沒有引起重視。
約七成的患者就診時已經進入中晚期,而晚期的生存率僅為5%。由此可見,早發現、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尤為重要,達到防患于未然,提高5年生存率。
關注腸道健康,健康“腸”相伴,在第20個世界腸道健康日之際,希望我們能通過健康飲食、合理運動、規律作息、調整情緒、定期腸道檢查檢查等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腸道健康,做自己腸道健康的第一責任人。